找到相关内容79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空性与暴力:龙树、德里达与列维纳斯不期而遇的交谈

    防止整体人格瓦解的情况下,被引进为本体论的基础。就龙树而言,这种形而上的「自性」,除了自我安慰的幻觉外,其实什么也没有提供。[15]   十分清楚的,龙树确实否认「自性」这样的形上预设。在《中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40369899.html
  • 净元法师著:慧日集(第二辑)

    的一举一动。你可能无法控制念头内的幻觉,却必须专心一注地达成心与言行的合一。  这是一个由不得自己的人生旅程,莫管别人做了什么,紧守六根门头,勿让烦恼贼入。澈底打垮─  那深藏无始劫来的坚执!   第...活著!   第107篇   有无道场观念,决定修行成就与否。  道场所展现的世界和凡俗的世界完全不同,而你只能抉择其一,否则会陷入自我意识的幻觉中。  你要怎么过?想清楚了再做─  否则,自己骗自己,还...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3270237.html
  • 净元法师著:慧日集(第三辑)

    ,或失  唯有寸心自知  佛元二五四二年十一月二十日午 沙门 净元 于圆觉寺  生与死  一切众生最大的幻觉,是自以为生存著,又自以为即将进入死亡。  这个五蕴身心交错变化的感受,塑造一种固定的主体,...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3370238.html
  • 净元法师著:止观入门

    也就是说,佛性为本来的面目,而无明是众生的幻觉,“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如空中花,“空实无花,病者妄执”,若能了知一切幻化不实,“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即与佛性相应了。  但最初成佛的人,并无佛菩萨的教化...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3570239.html
  • 读《瑜伽经》(二)

    rdquo;,是指修持时出现的一些幻觉,如冷和热、光和暗等等。《瑜伽经》在这里没有详细介绍具体的坐法,这一般应由师徒当面传授。   (四)、调息   调息,即对呼吸的调整与控制。这是所有从事瑜伽修持的人...

    方广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82570717.html
  • 《中论》解脱思想之论证逻辑

    相矛盾的,但是此二命题均不为真。在此情况之下,排中律能有作用吗?此时所有的形容词、所有的变项均是悖理误谬的。「以绳为蛇」的幻觉亦是一佳例,我们不能说「绳蛇」是  -------------------...

    刘嘉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93570786.html
  • 《三言》故事中佛教死亡思惟探索超越因果轮回后的涅盘世界

    情况下产生的烦恼,就使他一直闷闷不乐。之后去找法海禅师,但没有见到,心里上更为懊恼。自己追求爱情的幻觉,不能脱离白娘子的束缚,加以心理上对人生的怀疑,一瞬间冲出来,形成对人生强烈的疑惑、反感。在许宣...

    金明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2570852.html
  • 永恒生命的探讨

    什么﹖唯物的论者未加说  明,假使它是声色动静的结合体,俱不外是感觉的作用。用  此唯心论一反唯物之说,认为物质的存在,乃是感觉的幻觉  ,时间是我心继起的观念,空间则随心之所在而存在,宇宙  间足称为...

    巴怡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5474093.html
  • 从朱熹鬼神观谈三教辨正问题的儒学理论建构

    不同于道教宗教师的言说意义的,宗教师是一亲证的言说,即便此一亲证有时被说为只是一种心理的幻觉,则此时亦是确有此觉,而朱熹却是对于一个自己并没有感知经验的它在世界存有者的存在现象进行哲学建构,藉由传统的...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74839.html
  • 《中观精要》意趣蠡测——佛学大师更敦群培精神境界发凡

    自信”,使人们沉醉于自己所认识的一切都是可靠的幻觉之中;并由此产生出对自身命运、自然、社会发展趋势的“主宰”感;这种“主宰”感和“自负”心的树立、强化,最终凝固成难以消除的、顽固的“执著”心理定势。...“烦恼无尽”、“苦海无边”的尴尬境遇,试想,如明知主宰自身及诸法系幻觉,那放下就在情理之中,还有苦迫、烦恼缠绕身心吗?此误区根深蒂固,给社会带来了妄自尊大和随心所欲的狂妄心态,试想,如明确主宰自身及诸...

    金易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75274924.html